工作动态

 党建新闻 
 教学管理 
 科学研究 
 学生工作 
 学科竞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九九重阳日 敬老尊师情|《回眸晚霞夕晖》记范乡之、王慎如老师

2024/10/11  

2024年,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走过发展的40年历程。作为原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群众文化专业教研室主任,范乡之教授多年来严谨治学,谦逊和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满怀信念、抱负远大的优秀人才。值此农历九月九日重阳佳节之际,转发其学生、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王兆胜于《山东文学》(2024年第10期)发表文章《回眸晚霞夕晖》,以此感恩师情,寄怀芳华。与此同时,祝福各位为教育事业付出心血的老教师们节日快乐。

《回眸晚霞夕晖》

王兆胜

题 记

人的一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读硕士、博士,每一步都不可或缺。但中学老师最辛苦,投入的时间、精力、情感也最多;然而,当一个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少有还记得起中学老师的,更不要说感恩于他们的全身心的努力培养的。我的成长离不开教过我的各位老师,特别是中学老师,在此给几位有代表性的老师留个“小影”,写下我的一些片断记忆与永久的感怀。

文学的缘分

人与职业之间有一种微妙关系,但不论如何,其中都有个“缘”字。我最早学理科,后改文科。再到后来,我想当律师,目标是成为一个大法官。但不知不觉,我进入文学领域,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成为一生的志业。就我的文学因缘来说,追根溯源,有两位值得铭记,一是范乡之,二是王慎如,他们都是我的中学语文老师。范老师在高二时教我的语文。他高高的个子,纯朴、厚实、沉稳、和气,像春天的一棵白杨,有自然而然、昂扬内敛的风度。他最大的特点是微笑,是被阳光洒在脸上、透进心里的温情暖意。中学时光,每人都忙于高考,其他都几乎无暇顾及,范老师像其他老师一样奔波于各班级课堂,他暖暖的笑意与谦卑的身影,是最有标识性的印记。范老师还有个特点,他气定神闲,咬字清晰,字正调圆,语速舒缓,听他的课如沐春风,那是一种心灵和精神的享受。真正接触范老师,还是在我上大学后。那时,他由中学老师变成大学老师,我们又同在济南,交往自然多起来。记得,1989 年,我硕士毕业,找工作难,范老师邀我到他所在的大学任教,他为此还给我的硕士导师去信,至今仍让我感动。后来,我虽然没去他那所大学,但范老师的关爱与真诚给我带来巨大力量。前些年,我到范老师所在的学校讲学。那时,范老师早已退休,听说课后我去看他,在久等不到的情况下,他来电询问,可知他急切见我的心情。师生见面,所谈甚欢,范老师喜笑颜开,脸上写满幸福感。临别,范老师还拿出茶叶送我,我力辞了,但却感受到他的礼道与仁厚。范老师曾在孔子老家读大学,显然被孔门之风长期熏染过。范老师爱诗,也乐于写旧体诗。2023 年的父亲节,他写下《逸乐年华》这个题目,并用寥寥数句就映照出快乐悠然的心境。

已过米寿八八,

从今了无牵挂。

读书看报品茶,

欣赏诗词书画。

随意春秋冬夏,

信步晨光晚霞。

身外之物放下,

清心逸乐年华。

同年,在范老师从教五十周年之际,我写了几句话赠他,以抒心怀。

孔门多贤良,

范园桃李香。

杏林声高远,

德被日月长。

山高向太阳,

水低奔海洋。

弟子云集日 ,

情思在故乡。

十八少年郎,

告别爹和娘。

语文双师范,

开启智慧场。

人生如大荒,

云烟白茫茫。

范师与王师,

飞渡有桥梁。

文坛圆且方,

追求与向往。

恩师常左右,

心里有大光。

七十从教忙,

弟子列成行。

虔敬行师礼,

福运与健康。

(责编/潘晶 审核/孟晓翡 终审/牛贵琳)

上一条:艺术学院举办“金秋重阳,情暖人心” 爱老敬老活动
下一条:艺术学院美愈空间心理健康工作坊 活动预告来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