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自2022年12月顺利揭牌,属于厅级科研平台。
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是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根据《中国曲协采风创作表演等各类曲艺基地命名管理服务办法》的相关规定颁布的全国性实践基地,是全国第八个全国性曲艺实践基地,基地的建设具有权威性、示范性。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的建成对于山东管理学院打造山东琴书(北路)非遗示范点是又一重大突破,它不单单为高校成为培养曲艺人才和青年观众的新阵地提供基础,更是为促进新时代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助力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打造非遗文化名城作出积极贡献。
一、科研团队
负责人罗晓静,山东琴书(北路)第三代传人,山东管理学院教授。中共山东省委第十一届党代表,济南市政协第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方鼓曲艺委会委员、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委会委员、山东省曲协副主席,济南市曲协副主席。曾荣获山东省文化厅三等功、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等。
罗晓静教授主要从事曲艺表演、曲艺传承方面的研究。发表多篇曲艺研究的相关论文;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山东琴书)课程建设;获批2023年山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戏曲、曲艺类专场演出立项;获得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九项,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省级奖项八项;在校期间,建立山东管理学院“琴声书韵曲艺社”,组建并培养山东琴书艺术优秀青年师资队伍;参加“红色题材曲艺作品的创演与创新”全国曲艺理论学术研讨会、中国曲协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研讨会、中国曲艺绍兴(柯桥)高峰论坛等;带领山东琴书演出团队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赛区)节目提名奖,参加“牡丹绽放”——第三批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汇报演出、首届琴书大鼓艺术委员会优秀作品展演以及“新时代青年艺术骨干培养计划”重点项目“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中国曲协“牡丹花开心向党”走进柯桥送欢笑专场演出等多项活动。
基地成员共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2人。基地成立之初,罗晓静教授带领姜楠、张博雯、丁倩、邵长青、李天娇、王欣欣、程天佑、魏玮、王帅老师主要开展山东琴书非遗传承表演方面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加多项专业比赛并获奖,参加学术研讨会、高峰论坛并发表论文。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 曲艺传承与文化研究
主要包括:曲艺保护、传承、开发、创新民间传统说唱艺术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研究方向2 曲艺表演与创作研究
主要包括:表演生态研究、作品编排与策划研究、艺术风格与演唱形式研究、作品创新研究等。
三、科研业绩
2022年6月9日,中国曲艺家协会发布了《关于授予山东管理学院 “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称号的决定》,授予山东管理学院“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称号。
2022年12月14日,“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管理学院顺利举行。
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在山东管理学院举行研讨会与揭牌仪式
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在山东管理学院顺利揭牌
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以山东琴书传承创新为中心,建构琴书教学、理论研究、艺术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主的教、学、研一体化传承创新体系,从而形成山东琴书的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人员培训、项目实践、文艺交流等综合艺术实践基地。体现了我院基于弘扬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教学探索,开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了高校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艺术学院将通过“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这一平台,打造山东琴书(北路)非遗示范点,创建具有鲜明的非遗特色精品课程、精品社团和演艺作品,让高校曲艺教育因地而异、依土而生,成为培养曲艺人才和青年观众的新阵地。更为促进新时代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助力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打造非遗文化名城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