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7位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韩国的山东大学留学生来到山东管理学院双创中心刻瓷工坊,体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瓷技艺。
图一
据了解,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图二
“真正的刻瓷(在瓷釉上雕刻)是从清初开始的。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在皇宫中设置了山东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手工艺术珍品。在历代传承人不断努力探索研究地域瓷质和釉面色彩特性,改进刀具和装饰技法,研究出了堆雕与刻凿结合、喷花绘画与刻凿结合诸方面的新工艺。在表现手法上,他们也进行了创新,多以平口刀捻、转、平、侧等刀法,使点、线、面巧妙结合,搭配得当。在上世纪初,刻瓷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
图三
来自斯里兰卡的留学生Millewe Saranapalan看到小巧玲珑的刻瓷工具玩起了自拍,Millewe表示他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此次短暂的刻瓷艺术体验,再次丰富了自己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亲身体验中国刻瓷感到很荣幸,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此类活动。
图四
Millewe经过考虑后决定自己创作一幅山水画,简单构图后Millewe进入专心创作中。
图六
来自韩国留学生金柱任介绍,来中国三年了,还是第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短短的三个多小时刻瓷体验,让自己更加领悟到中国古典艺术的精湛魅力。图为金柱任认真临摹孔令科所长的刻瓷作品。
图七
图八
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