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赛颖
艺术学院教师 中共党员,副教授,音乐博士,现任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会员、中国社会艺术协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钢琴考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老教授协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获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教师钢琴组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 获山东管理学院2024年教学能手; 23-24年连续获评优秀学业导师; 23-24年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 任教10年来不忘初心,以德树人,始终保持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爱,主要承担《钢琴演奏基础》《钢琴与伴奏》《儿童歌曲弹唱》《轻松学钢琴》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赛经历及感悟
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每三年一届,汇聚全省79所高校的1400多名师生同台竞技,是省内艺术教育领域的权威赛事。作为钢琴教师,我深知参赛的难度与意义——这不仅是对个人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教学理念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 一、系统备赛:“单兵作战”到“团队赋能” 暑期接到备赛通知,教师与学生均经过系内组织的“专业技能展示”选拔环节积极备赛,校外专家评审后确定参赛人员名单;开学后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迅速牵头组织备赛团队,整合校外专家资源,针对“教学微课”环节,多轮磨课、讲课。团队协作让我突破了“单兵作战”的局限,也让我深刻体会到“集体智慧”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二、在挑战中自我淬炼:赛前的教学相长 大赛前一个月,恰逢艺术学院四十周年庆典。我主动带领学生参加了双钢琴演奏排练,将这场演出视为检验教学成果的"模拟考场"。在"以演促练"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临场表现力,更让我收获了弥足珍贵的教学案例。这段备赛期正值学期中段,我白天要完成日常教学和排练任务,晚上才能投入个人练琴和微课打磨。作为一位三岁孩子的母亲,哄睡时间从讲故事演变为“琴声哄睡”——孩子还没睡着时练习柔和的抒情的乐段,既要保证演奏质量,又要控制琴音强度,避免惊醒好不容易入睡的孩子。深夜的琴房里,踩着弱音踏板反复打磨参赛曲目的复杂段落,让我重拾了学生时代那种为追求音乐之美而不断思考、练习千百遍的初心。这种高强度、多线程的备赛经历,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教育初心的淬炼。 三、在协作中共同成长:赛场的师生同行 比赛期间,我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理念。抵达赛场后,第一时间向组委会争取学生试琴机会。面对音乐厅内排队试琴的长龙,我们耐心等待近三小时,将这段等待转化为宝贵的"现场教学"时间:分析其他选手的演奏特点,讨论舞台礼仪规范,强化音乐句法处理。当学生终于获得珍贵的五分钟试琴机会时,他们全神贯注的状态令人欣慰。我全程录像记录,针对触键力度、音乐厅声场效果等细节给予针对性教学指导。赛后学生感慨:"虽然等待过程漫长,但提前熟悉场地和参赛用琴,让我在正式比赛时能更自如地表达音乐。"这种师生携手备赛的经历,不仅帮助团队在各自组别斩获佳绩,更让我们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些看似琐碎却充满温度的细节之中。

参赛心得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个人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认可,更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更深层的认知: 一、“以赛促教”的实践价值 比赛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展示,更是教学理念的实践。赛后,我将备赛中积累的经验融入日常教学。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上台紧张”的问题,实际上, 不论是学生参加音乐专业研究生面试、教师资格证、还是招教考试等相关的考核,钢琴现场演奏常常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舞台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及平复舞台紧张情绪的能力是学生面临的重大考验,而传统教学中舞台综合演奏能力的训练往往被忽视。为此,我在课程中增设“舞台演奏训练”模块,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音乐赛事,赛前集体备赛、模拟舞台演奏、心理调控练习,赛后复盘、总结问题积累经验,帮助学生一步步突破“上台紧张”的局限。 二、OBE理念教学践行思考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给我深刻启发。赛后,我着手构思课程结构,将舞台表现力、心理调控等比赛考核维度纳入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课堂—舞台—社会”的闭环培养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给我的教学改革带来深刻启发。赛后,我系统性地再次构思课程体系,将音乐诠释、舞台表现力等比赛考核维度有机融入教学目标,未来将构建"课堂—舞台—社会"三位一体的闭环培养体系,设置了"社区音乐服务"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中国钢琴作品的公益演出,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视频记录、观众反馈、专家点评等多维度跟踪学生的学习成效。促使学生们不仅关注技术精进,更注重音乐表达的社会价值。 三、美育使命的重新定位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始终是我的教育信条。钢琴教育绝不仅是手指技艺的磨练,更是审美人格的塑造和文化自信的培养。以参赛微课"民歌改编钢琴曲《解放区的天》演奏讨论课"为起点,我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中国民歌改编作品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我们既分析西方复调技法与中国五声调式的融合创新,又追溯歌曲背后的革命历史;既探讨触键方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又思考如何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技能训练与文化浸润的双向赋能。这种"技艺+文化"的双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浏阳河》《采茶扑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作品的研习中,既提升了演奏技巧,又增强了文化认同。如今,学生们在各类比赛中主动选择中国作品的比例提升了60%,他们正在用琴键传递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生培养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演、山东省美育展演、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基本功展示、山东钢琴大赛、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山东赛、“桃李杯”青少年艺术展演山东赛区钢琴项目青年组赛、搜星中国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等比赛获金、银及一、二等奖百余项。
学生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愿你们在各自专业领域不仅掌握精湛技能,更能领悟知识背后的精神内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同学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希望你们像参天大树一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创新精神为养分,在时代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赛颖
学院介绍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年设置群众文化教研室,1997年设立文化艺术系,2013年设立艺术学院,开始本科招生。学院坚持立足山东,面向文创产业和管理服务一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劳动情怀、良好工匠精神,善管理、精技艺、强才艺、重创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目前有文化产业管理、环境设计、艺术管理、艺术与科技、音乐教育五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视觉传达设计、学前教育两个全日制专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600余人。



【发文\张梦蕊 审核\孟晓翡 终审\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