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30日,山东管理学院艺苑同行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喀什岳普湖县岳普湖乡,以马勺、木版年画、潍坊风筝、掐丝珐琅、山东琴书等非遗课程为载体,将齐鲁匠心与边疆风情深度交融。山管学子以专业技艺点燃传承薪火,用青春热忱浸润乡土课堂,赢得当地群众的由衷点赞。
一、马勺绘梦,脸谱生辉
马勺课堂上,团队志愿者溯源千年秦腔面具的变迁脉络,为孩子们揭开民间艺术的历史面纱。团队志愿者聚焦核心工艺,详细讲解分层绘制的精髓——从基底铺色到纹样分染,从线条勾勒到神韵点睛,手把手演示传统技法。孩子们执笔凝神,蘸色、起稿、层染相叠、勒线定形。勺面渐次鲜活,古老的图腾在童真笔触下与当代审美悄然相融。

团队志愿者讲述如何调配颜料

马勺作品展示
二、木版印岁,面启新篇
木版年画课上,团队志愿者通过生动讲解,让孩子们领略民间艺术瑰宝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民俗内涵及其在文化保护中的关键作用。随后,孩子们投入到实践环节,动手体验木版年画的拓印技法,孩子们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与乐趣,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保护意识。

团队志愿者示范拓印过程

木版年画作品展示
三、纸鸢乘风,筝舞长空
潍坊风筝课堂上,团队志愿者与学院红色点亮青春团队连线,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韩臻老师“请”到喀什小朋友面前,韩臻老师从挑选竹篾的纹理走向、烘烤弯折的力道拿捏,到绢面设色的工笔技法,逐层解析鸢飞蝶舞的造物玄机。随后,团队志愿者带领着孩子们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风筝,当他们奔跑着放飞亲手制作的风筝,潍坊的暖风与喀什的晴空在同一片蓝天里交汇。

与非遗传承人视频连线

风筝绘制作品合影
四、掐丝入画,珐琅溢彩
掐丝珐琅课堂上,团队志愿者溯源紫禁城的流光岁月,将景泰蓝的百年荣光娓娓道来,为当地小朋友演示“掐丝弯作游龙纹,点蓝晕染青鸾羽,淋胶凝驻流光影”的核心工艺,孩子们的眼眸被绚烂釉彩点亮,在团队志愿者的指导下,感受到了掐丝珐琅的艺术魅力。

孩子分组制作掐丝珐琅
五、琴书传韵,曲润齐鲁
山东琴书课上,团队邀请山东琴书非遗传承人罗晓静教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喀什小朋友面对面交流,罗教授向孩子讲述了山东琴书的主要传承方式及坚守的传承故事并带领学生为小朋友们展示了《偷年糕》片段,团队志愿者与当地小朋友现场学唱。

、
与罗晓静教授连线
山东管理学院艺苑同行志愿服务团队以非遗为梭、青春为线,已在鲁喀两地织就“艺脉相承·山海共鸣”的壮阔画卷。下一阶段,团队将持续推出“非遗+美育”系列特色课程,用更鲜活的艺术语言讲好山东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持续擦亮山管学子的青春名片。
【图文来源\高倩、张家铭 排版\张于辰 责编\田旭 审核\孟晓翡 终审\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