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榜样力量|山管最美教师:孔令科

发布日期:2022/09/22   访问量:   

undefined

Kong Lingke孔令科中共党员

副教授

孔令科,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现任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山东管理学院手工艺研究所负责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负责人。

人物事迹

一、德艺双馨,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从刻瓷传承人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从山东管理学院手工艺艺术研究所所长到文化产业管理校级一流专业负责人……18年来职责和经历的不停转变,让孔令科对教师这份工作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做文化艺术之人,骨子里不乏感性。刚从教时,孔令科的这份感性,能让他和学生们迅速“打成一片”。如今,他的感性中更多了一份含蓄:循循善诱,呵护学生。

作为专业负责人,他“做得比说得多”。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上,他都把学生当成朋友来对待,学生也拿他当知心伙伴。有些不愿意和家人说的话,学生总会和孔令科一起分享。

undefined

二、做学生的贴心人。为学习困难户“开小灶”,指导学生论文答辩至凌晨。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孔令科从小就心怀敬仰。最早,他对这份职业的理解仅限于“蜡烛”和“园丁”。等升入大学,他渐渐了解到,教师能把优秀的学生培养到更优秀,能把普通孩子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怀着这种心态和信念,他不仅坚定了未来的从教之路,还给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学生好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班里有部分学生虽然在学习上表现刻苦,但由于专业知识方面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学习进程上不免有些“吃紧”。关注到这个情况,孔令科就牺牲休息时间为他们“开小灶”。因此每逢午休或周末,大家常常能看到孔令科与学生在办公室讨论到热火朝天的情景。

学习之余,孔令科还很关心学生的生活。进行美术学习,免不了要买工具和颜料,班里常有困难学生因为买画具少吃顿饭。这个情况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有学生需要帮助,他会提供画材;如果有学生在准备雕刻比赛时缺少工具和材料,他就会为学生提供比赛材料,不让学生为材料发愁。

工作的头十年里,孔令科曾做过整整七年的团委负责人。期间,他不仅组织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还真正将“第二课堂”衔接到了第一课堂。他以身作则,带领许多其他老师们,也培养出了很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其中,张同学就是省级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从500名员工到1000名员工,他创办的公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此外,在孔令科的引导下,每年也有很多学生支援西部建设,有些已经在西部工作了10年多,成为了当地建设骨干。

值得一提的是,在团学工作之余,孔令辉一直兼顾着教学工作。他很珍惜课上和学生相处的时光,从传统艺术和美术绘画知识的教学,再到文化产业知识的讲授,每学期的工作哪怕再忙,他也要进课堂。在传递给学生知识之余,孔令科还为学生们带来精神层面的引领和交流。

5月18日,孔令科班里学生完成了论文答辩,其中他尤其关注的两个学生分别取得了“良好”和“优秀”的成绩,这让他长舒了一口气。原来,班里一位西藏学生由于普通话困难,在写论文的时候曾面临答辩门槛能否过关的实际困难。得知学生难处后,孔令科陪伴学生一段一段去修改,他加大了对该生的课时量指导比例。可即使指导反复率非常高,学生论文还是在答辩前一晚出现了新问题。为此孔令科下了不少功夫,陪着学生修改到凌晨一点钟。功夫不负有心人,该生论文答辩终于在第二天顺利过关。

undefined

做专业的带头人。成立手工艺研究所,将课堂教学融进社会服务。

作为专业老师,同时又是刻瓷传承人,孔令科最早在2016年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从科研立项、课程研究促教学,到通过手工艺项目为民办实事,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探索前行。

2016年,山东省文化厅、教育厅启动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孔令科被选为省非遗研培基地负责人,他一方面学习调研,搜集来大量影像、文字资料和实物展品;另一方面在山东管理学院支持下设立手工坊,成立了手工艺艺术研究所。

其间,孔令科和他的团队承办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刻瓷技艺培训2期、石雕培训1期、木雕培训1期等4期培训。从前期的行业调研、学员遴选、课程体系论证,到后期的授课、学员成果展、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以及跟踪服务等环节,他全程参与,任劳任怨。开班后,孔令科白天主持授课,晚上加班熬夜,连续奋战直至培训结束。并在培训结束后定期组织回访活动,力争让传承人将学到的知识能有效地运用到创作中。他的工作获社会广泛认可,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自从接触非遗工作开始,孔令科就深知这项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从小的学艺经历,让他在与非遗传承人的接触中能感同身受,明白他们的焦灼,更能体会他们的情怀与坚守。了解到部分手工艺人有好作品却无法被外界认识的时候,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此在培训结束后,他不仅将125名手工艺人纳入研究会,还对他们进行持续跟踪回访,为其提供设计资源及产品方向建议。

孔令科为山东管理学院非遗传承基地提供了很多展览展示内容。传承基地中更是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戏曲、民间文学、教学成果等7个特色展区,大体展现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类。2020年起,孔令科和团队不仅成立了手工艺艺术研究所,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还将非遗项目融入进课堂教学。在他的推动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这种模式,开设了刻瓷技艺项目传承课。

而在此之余,他还将课堂教学融入进社会服务当中。一方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传承,让学生感受到了手工艺人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推动了与济南市文化馆合作,建设了刻瓷工作站,为济南市非遗保护贡献力量。

基于此,孔令科和团队搭建起来的平台还接受企业委托项目,这项合作的一大好处在于能给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比如,学生在淄博人立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的机会就是由这项合作延伸提供。经过近两个月的实习实践,学生对企业的满意度增加了,企业也表达了与学院深度合作的意向。

undefined

四、做教学的有心人。耗时两个月录制实操性视频,他的课堂“由学生说了算”。

无论是申报非遗传承基地,还是成立手工艺艺术研究所,孔令科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围绕教学展开。在山东管理学院,他始终致力于科研教学,其间还做了很多创新,比如“翻转课堂”这一改革。

以前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课堂?多年来的教育教学,让孔令科一直在思考“如何真正能让学生主动学”,经过不断摸索,他终于找到了答案——翻转课堂。

何为翻转课堂?其实就是将课堂教给学生。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老师提前把课程设计、计划安排发给学生,学生要为接下来的课程展示和讲解作准备。其间,他们不仅要查文献,还得阅读书籍并梳理大量资料。等到正式展示前,学生之间还会有个“头脑风暴”,这个环节不仅能让学生优势互补,还能培养彼此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讲解对知识点的理解,老师最终对优缺点进行点评。

在这过程中,孔令科发现学生积极主动去图书馆查资料,有的甚至晚上加班做研究。而正是这种“体验当一把老师”的感觉,刺激并激发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他们变得更开朗,更愿意展现自己。这一课堂改革延展开来,得到了全校师生以及校外专家的褒奖,这也更加坚定了孔令科对教学改革的信心。

也正是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孔令科还承担起了“创新设计工作坊实践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他同时分别主持着国家级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和省级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在知识衔接方面,他主张将“知识点”化作“知识矩阵”,基于此将实践课程延长并录制了实操性视频。

在实践课录制期间可谓困难重重,从刻画到雕刻,他前后耗费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这些课程在今年疫情期间就派上了用场并看到了效果。作为本科教学改革“创意工坊”有效教育模式的实践课题,是教与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孔令科团队的这个做法将会在学校及全省推广。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时代,能踏实下来钻研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但令孔令科欣慰的是,在许许多多的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心传统文化,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孔令科也对教育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在他看来,“快餐式”教育要不得,与之相反,教育应长期积淀、慢慢积累、循序渐进。作为一名教师应胸怀“国之大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承担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undefined

(责编/徐菲 审核/孟晓翡 终审/牛贵琳)

上一条:山东管理学院举行“乐道守真”——戴丕昌从教从艺五十周年书画展高校巡展开幕暨捐赠仪式
下一条:艺术学院开展“强资助育人,立诚信筑梦”系列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