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木版年画项目研习培训班在4号楼406视听室进行业务交流。本次主讲人为郭滨老师,主题为“木版年画的渊源和东昌府区年画的文化内涵”。
讲座中,郭滨老师从木版年画的渊源、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渊源、新时代下对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的分析和思考三个方面向大家进行阐述。郭滨老师以时间为轴,向学员普及木版年画从萌芽到盛行再到衰微的发展史,并按照木版年画的发展情况将其总体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盛行时期-衰微时期。据郭滨老师讲述,木版年画发展早期之所以能称之为版画,且主要用于官方载刻的正经、正史中的插画,仅为线刻,并无色彩;盛行时期约为14-16世纪,木版年画组织形式变化,分为官刻、坊刻、家刻,此时木版年画的刻画开始普及;衰微时期为清后期,因帝国资本主义入侵,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同时西方先进刻印技术和材料传入,在此背景下,木版年画发展受到巨大的冲击,由此开始衰败,仅有家刻年画得以传承。
郭滨老师从木版年画的题材、发祥地、产地讲起,以此引入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兴起发展。郭滨老师讲道:“东昌府木版年画因漕运兴起而兴,又因漕运衰败而衰”,由山西一路延展至东昌府区,因此东昌府木版年画画风又带有山西木版年画的画风。
最后,郭滨老师提出:“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并不是只为了研习技艺,更多的是为了结交为了建立一个属于木版年画的圈子,以谋求更好的发展”。郭滨老师就当前木版年画传承发展的社会背景、市场背景进行了深入解读,将当前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比喻为“在荒漠中举步维艰的前行”,提出现时代的传承人应当自觉主动积极地去担负起传承木版年画的责任。对于木版年画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用就能活”的观点,表示要传承就要找到其价值所在,使其变得有用。挖掘本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融入年画创作,使之有特色,再通过技艺的创新使之符合现代审美,顺应时代需求。